<
t9b2小说网 > 穿越小说 > 寒门状元 > 第一七八八章 铲除异己?
    朱厚照自不量力跟王陵之比武,输是必然的事情。不过朱厚照不是很着恼,因为旁边恭维的声音连绵不绝。

    钱宁道:“……小王将军之前跟诸位学堂学生比试,都是一招获胜,要知道这些可都是军中的精英……而陛下却可以跟小王将军打个平手,陛下功夫实在高明……”

    张苑跟着胡扯:“……若非陛下有意相让,怕是小王将军已经倒在地上起不来了!”

    这些阿谀奉承的话不着边际,朱厚照扭了扭手腕,舒活一下筋骨,说道:“话不能这么说,小王将军的本事,朕确实略有不及,看来以后得多加锻炼,争取下次能跟小王将军多过几招……沈先生,你认为朕拳脚功夫怎么样?”

    朱厚照很希望得到沈溪的夸赞。

    沈溪正色道:“陛下应勤于骑射训练,如果只是拳脚功夫强,可无法跟鞑靼人交战……学堂传授搏击术最主要的原因,便是增强体魄,训练胆识和毅力,为将来更好地领兵打下基础。”

    沈溪不予正面评价,变相是说朱厚照的拳脚功夫相当一般。朱厚照虽自负,但也知道跟王陵之比武他怎么都赢不了,随口夸赞几句,就对此不再感兴趣了。

    “沈先生,你让朕过来,是要召集学生,与朕和先生就前线局势展开磋商吧?这正是成立后方指挥所的目的,却不知这些学生是否有能力辅佐朕?”

    朱厚照看着在场的军事学堂学生,目光中全是轻视,毕竟之前三十人轮番跟王陵之较量,结果全都败下阵来,他自然觉得这些学生都是酒囊饭袋。

    沈溪道:“学生见地如何,还是要陛下亲自检验过才知,若陛下觉得这些学生没有资格成为陛下的谋士,不妨多征召些人进入学堂深造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好奇地问道:“沈先生,如何多征召人手呢?京师周边,有那么多懂得军事的人才吗?”

    沈溪点头:“陛下,若您想富国强兵,必须打破成见,不能只从军户中选拔人才,应扩大范围,从士子当中,挑选一些对兵法韬略擅长之人,让他们挣脱科举的束缚,以平民之身获得官职,从军报国。”

    因为沈溪所说的事情,已超出大明现有用人制度,朱厚照听到后有些迷惑,不知是否可行。

    钱宁笑道:“沈大人,这军户自大明开国以来都是世袭,这用人制度若是改变,怕是人心不稳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看向沈溪,觉得钱宁说的话有几分道理。

    沈溪摇头:“刻舟无法求剑,制度也不应一成不变,否则陛下为何要制定强军的基本国策?”

    朱厚照立即坚定地点头:“沈先生所言有道,如果只是从军户中选拔,许多将校都是世袭,官做得好歹都不影响他们吃公粮,许多人可能连字都不认识,怎能带好兵打好仗?战时恐怕连战阵都不理解……”

    “沈先生,你觉得从民间选拔,当以何种方式进行?难道广布告示,让有能力的人毛遂自荐?”

    沈溪用赞许的神色看着朱厚照:“大致方式跟陛下所提类似,不过不但有自荐,还会有详细的选拔制度,臣认为有必要举行几场关于兵法韬略的考试,让所有读书人都参与进来,如果有人在这方面表现突出,希望陛下破格准允其进入军事学堂,且在顺利通过结业考试后,由陛下亲自委以军职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想了想,不知是否该答应下来。

    沈溪继续道:“陛下作为军事学堂校长,这些学生可说都是天子门生,必然会对陛下无比忠诚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一直试图建立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班底,听到沈溪的分析,顿时瞪大眼睛,连连点头:

    “既如此,那这件事就劳烦沈先生多费心了,朕相信有沈先生在,大明军队一定可以逐渐变得强大起来,那时再跟鞑靼人交战,就不必采取守势,距离踏平草原之期不远矣!”

    言语间,朱厚照多了几分期冀。

    等有了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班底,就不必再看前朝老臣的脸色,朱厚照觉得那时候就可以实现抱负,率领大明走向强盛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朱厚照对沈溪的评价很高。

    当对未来有了憧憬,作为皇帝的朱厚照便对沈溪的建议采取了全盘接受的态度。

    朱厚照为人豁达,容易接纳新鲜事物,沈溪提出的一些举措,比之当初在朱祐樘面前提出时更容易接受。

    沈溪只要说一遍,朱厚照就能听懂,然后欣然采纳。

    朱厚照跟王陵之比试后,接下来就是讨论军情。

    朱厚照对于自己的军事造诣很自信,非常希望跟别人交流,证明自己见地高妙。

    沈溪给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这些军事学堂的学生刚从京营征调上来,见识不高,就算已经学习了几天,也上不了台面。

    这些人从未去过宣府,不了解那里的地形地貌,不知道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,也没有跟鞑靼人交手的经验,再加上武将地位低微,让他们在皇帝面前好好表现一下,却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说出有见地的看法。

    一群人围着沈溪事先准备好的沙盘,即便大概看懂沙盘上的山川地理形势,也都在那儿干瞪眼。

    朱厚照问了沈溪一些事,沈溪从容回答,尤其涉及鞑靼人军力,沈溪更是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但当朱厚照去问那些学生时,却没一个能说出来。

    朱厚照皱眉:“沈先生,看来不行啊,这些人……不能跟朕一样理解战局,让他们当朕的谋士,是否合适?这些人要多久才能学到真本事,从军事学堂毕业?”

    沈溪道:“中低级军官深造,主要涉及带兵方略,做到令行禁止即可,若陛下要找智囊,则必须是久经战阵的将帅,或者是熟读兵书的读书人,才可以对山川河流以及排兵布阵有比较直观的认识……”

    朱厚照无奈地道:“那意思是……这里没人能胜任?”

    沈溪看了看在场那些校尉,这些人已经是京营里比较优秀的了,至少都认字,那些由五军都督府举荐上来不认字的人全都被他打发了。沈溪可不想把军事学堂变成“扫盲班”,如果从教授识字开始,他也不知要多久才能把第一批军官带出来。

    但这些人就算认字,也无法跟读书人相比。

    虽然到了弘治年间,军户也可以考科举,但这些人本身都有世袭的官职作为安身立命之本,少有人去考科举,即便有,也多是考武举,因为这比文试容易多了。

    这次选拔的军官中,沈溪特地留意之前武举出身的那些人,尤其是武进士,现在八十名学生中有二十人是武进士。

    可就算是武进士,在沈溪看来也难撑场面。

    沈溪道:“陛下,万事开头难,如果想一步吃成大胖子,那是不现实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张苑在旁提出质疑:“沈尚书,您这话就不对了,之前您提出,要让陛下建立后方指挥所,但如今这指挥所只有主帅,没有合格的谋臣,如何能为前线将士提供正确的谋略,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?”

    朱厚照听到这话,没提出反对意见,显然他也觉得自己可能被沈溪诓骗。

    沈溪打量张苑一眼,正色道:“陛下组建的军事指挥所,除了陛下和微臣外,还有王将军这样经历过前线实战的将领,也有英国公等老而弥坚的老帅,还有寿宁侯这样年富力强带领京营多年的勋贵,更有今后从士子中精心选拔的军事学堂学生,怎能算不周全呢?”

    朱厚照问道:“那今天的讨论,便不能进行下去吗?”

    沈溪道:“若陛下暂时不想听学生的意见,那臣就找一些有资历的人来,为陛下出谋划策。”

    “哦!?”朱厚照很迷惑,“沈先生说的是谁,英国公?还是国舅?又或者是别的勋贵?”

    沈溪摇头:“陛下暂时不必惊动那些高级将领,因为兵部自身就有合适的人才,从臣这个尚书往下,有侍郎、郎中、主事等若干官员,可将这些人请来,由陛下临场考核一下,便可知道其中是否有滥竽充数之人,由陛下对他们做出奖惩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深深地吸了口气:“这倒是个好主意,兵部作为大明主管军事的衙门,里面应该有不少能人异士……朕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?既然沈先生提出要考核,那就请沈先生安排吧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沈溪突然提出要考核兵部官员,朱厚照觉得很不错,一方面可以在臣子面前耍威风,另一方面则可试试兵部中人是否有真本事。

    张苑和钱宁却多少明白沈溪的用意。

    很显然,沈溪想借此番考核,对兵部有司人员进行一番整顿,或者说——沈溪趁着刘瑾不在朝的机会,开始清除异己。

    刘瑾为防备沈溪坐大,在兵部安插不少眼线,收买了不少官员,如此一来沈溪有什么动向,或者是兵部发生什么事情,都会第一时间传到刘瑾耳中,这也是刘瑾监控沈溪的一种方式。

    现在刘瑾被发配到宣府领兵,沈溪要掌控局面,自然得先从清除异己上入手。

    张苑和钱宁都在想:“还是沈之厚手段高明,把陛下带到军事学堂,四两拨千斤的一招,便可在兵部形成一言堂。”

    沈溪不动声色,让人去把兵部能排得上号的人一起叫来。

    兵部侍郎熊绣和何鉴不明白沈溪为何要搞出如此大的阵仗,等沈溪来到学堂门前等候时,熊绣道:“沈尚书,您带陛下到这地方来也就罢了,但若说将整个兵部同僚都调到这里研讨军机,怕不那么合适吧?”

    连张苑和钱宁都能想到沈溪可能是要排除异己,熊绣和何鉴作为在官场混迹多年的老臣,自然能理解到这一层。

    沈溪道:“此乃陛下所发御旨,吾等只管遵命行事便可,至于面圣后如何,本官会酌情处置,两位侍郎请一起到里面面圣,参与到对前线战略的议论中。”

    熊绣和何鉴对视一眼。

    尽管二人心怀疑虑,但只能跟沈溪一起到军事学堂内专门用于兵棋推演的大会议室面圣,围绕着硕大的沙盘研讨宣府一线用兵事宜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半个多时辰过去,朱厚照实在困顿不堪,在座位上打起了瞌睡。

    好不容易听沈溪介绍说人员已到齐,朱厚照睁开惺忪的眼睛,环视一圈,问道:“沈先生,现在就要开始讨论吗?哎呀,人还真不少呢。”

    朱厚照从当上皇帝开始,只去过兵部一次,还是在兵部外见到沈溪就离开,根本没进过衙门,从未有过一次性召齐兵部所有官员问事的先例。

    其余六部情况也无例外,朱厚照登基后对朝事基本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,这次召见大臣,也是沈溪找机会促成,甚至不是出自朱厚照的本意。

    兵部各级官员足足来了六七十号人,加上军事学堂的三十多名学生,大会议室内外密密麻麻都是人。

    沈溪做了开场白:“陛下派遣兵部郎中王守仁,以及司礼监刘公公往宣府,目的是抵御鞑靼犯境,今日陛下召诸位来此,是想询问诸位对当前战事的看法……请各抒己见,若是谁所提方略被采纳,定有嘉奖。诸位可畅所欲言。”

    沈溪说完后,大会议室内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朝堂议事本是高官的权力,中下层官员别说是参与朝政,就算入皇宫面圣都要赶着三节两寿,而且不是每年都有机会,至于那些七八品甚至更往下的小官,一辈子都没机会见到皇帝。

    第一次面圣就要说及宣府战事,事前没有任何准备,对于宣府究竟是个什么状况也不是很了解,没人敢出来随便搭话。

    朱厚照问道:“诸位卿家,怎么了?你们是怕朕,觉得朕不好说话,才不敢随意发表意见?”

    这会儿朱厚照坐在沙盘正北方的主持台上,他所在的地方居高临下,可以看到沙盘上所有地形地貌,甚至连上面竖着的小旗子上的字也一清二楚。

    在场官员战战兢兢,谁都不敢胡乱说话,儒家的中庸思想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,都担心枪打出林鸟。

    等了半天,没人出来说话,朱厚照对沈溪道:“沈卿家,看来兵部没人愿意当朕的幕僚啊。”

    沈溪笑道:“或许是诸位同僚不知该怎么说,那就由本官起个头吧。”

    在场并非所有人都不想说话,很多“后起之秀”,甚至包括弘治十八年的观政进士,他们刚到兵部不久,就等着外放,这会儿突然有机会面圣,自然想好好表现一番,但奈何对宣府的事情了解不多,只能默不作声。

    沈溪指着沙盘上的标志:“鞑靼犯境,原因很简单,就是之前我朝跟达延汗部左翼人马交锋,大获全胜……”

    明明是小胜,却被沈溪说成大胜,主要是保全朱厚照的面子。

    见大家盯着沙盘作思考状,沈溪再道:“鞑靼兵马,将会从宣府北面那些堡垒和城塞发动攻击,主要攻击方位不详,但以鞑靼人侵凌我朝边疆的特点,三五日内宣府必然会告急!”

    熊绣道:“沈尚书,这鞑靼兵马即便来势汹汹,断不至于短时间内便攻破外长城一线所有边塞,威胁宣府的安全吧?”

    沈溪打量熊绣,道:“熊侍郎对宣府近况可有所知?”

    熊绣缄口不言,因为他发现自己对居庸关外的事情一头雾水。

    这时代交通落后,消息传递存在很大问题,跟后世到处都是公路、铁路不同,在大明中叶,即便是京畿之地,也仍旧处于半原始状态,京城周边开发的土地不到二分之一。

    后世交通发达,是建立在无数的隧道、桥梁等基础上,而在这时代,就算过一座不高的小山,盘山路也有可能会走一天,遇到条河,光是等渡船就要等半天甚至一天,信息闭塞也就在所难免。

    好比土木堡之变,就算皇帝御驾亲征,依然因为情报不及时导致英宗被困,若是能及早建立完善的情报系统,也不会等到瓦剌人杀来时才知大事不妙。

    而弘治十六年的战事,也是因为鞑靼完全封锁了大明情报传递系统,才导致最后京师保卫战险象环生。

    沈溪道:“鞑靼主攻方向,大概两个,其一是从阳和、天镇方向,其二则是从张家口堡叩关,这也是鞑靼犯境常走的路线,每次稍有不同,全看大明在边防上,哪一段防御不足……”

    沈溪开始详细讲述前线的情况,官员们对照沙盘认真倾听。

    朱厚照探头打量沙盘中主要城塞所在的位置,因为沈溪是按照比例完成的沙盘,很多情况经过推演后便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原本复杂的边疆形势,在沈溪讲述下,成为可见可分析的战局,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军队主要分布在何处,鞑靼人的主攻方向又会是哪里。

    等沈溪说完后,朱厚照迫不及待问道:“沈卿家,你觉得该以何种姿态应对鞑靼人的攻势?”

    沈溪心平气和:“陛下所问,正是今日探讨的重点,诸位同僚要么是兵部官员,要么在军中领兵,应该对眼前的环境不陌生……诸位请看,这里便是涉及大明京畿安全的长城内关,既然现在已知鞑靼人犯境,宣府和大同一线部属的兵马你们大概也清楚了,做出怎样的应对方略,诸位是否心中有数呢?”

    所有人都在认真思考,有想站出来发表意见的,但因熊绣和何鉴等大佬没说话,他们不敢随意出声。

    任何衙门,都讲究论资排辈,在皇帝面前发表见解可是个冒险的活计。在许多人想来,就算说得好,也不会有什么功劳,还会被上司嫌弃多嘴多舌;反之,说得不好那就丢人现眼,被人笑话,证明自己没本事,更不可取。

    在场一片沉默,这也是沈溪早就预料到的请看,沈溪看着王陵之,道:“王将军,你出自边军,跟鞑靼人交战过,对于当前形势应该不陌生,你出来发表一下见解。”

    所有人都把视线转向王陵之。

    平时王陵之以憨直著称,因为这次回来后王陵之一直跟在沈溪左右,对王陵之有了解的官员都知道,这位乃是沈溪同乡,算是沈溪这个兵部尚书的嫡系。

    嫡系跟旁系待遇自然不同,参与讨论的时候,拥有优先发言权。

    很多人心想:“果然是朝中有人好做官,有了同乡的照顾,能够从九边之地轻松回京,甚至可以在陛下面前随意发表见解!不管说得好不好,最后必然会被沈尚书认可,陛下也会出言嘉奖!”

    一些本来想发表看法的人,见沈溪举荐王陵之,顿时缄口不言,站在后面不敢露头。

    王陵之虽然在战场上英勇无敌,但在私下的场合,就跟个熊包差不多,此时他站在那儿讷讷半天,才一咬牙:“末将以为,当出兵,阻断鞑子进兵路线,与其正面交锋……”

    这话说完,在场之人无不皱眉暗忖:“唉,就这熊样,还敢出来说话?也没谁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