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他穿过堂屋,到了院子里,原本还算不上脏的院子被打扫得干干净净,东西都摆得整整齐齐。

    秦封又去了后院,王佃户已经把草拔完了,之前谢栗时常在后院打理这块菜地。

    只是近期过年加上他赶着做衣服,有好些日子没进后院了,这才长了点草出来。

    秦封转了一圈,面不露色,心里还是满意的。

    至少目前看来他们三个干活麻利,听吩咐,眼里有活,至于其他的,还得再看看。

    他转了一圈回来后,谢栗也已经穿戴好,洗漱完了。

    秋婶把做好的早饭端上来,一一摆好“东家,主子,今早熬的南瓜小米粥、腌了糖醋白菜、蒸了两个鸡蛋,烙了两张葱花饼,不知道合不合你们的口味”

    秦封往桌子上看了眼,卖相还可以,拿起筷子尝了尝,味道竟然出乎意料的不错。

    “秋婶,手艺不错啊”他夸赞道。

    “多谢东家夸奖,不敢当,我的手艺是我娘教的,她以前给镇上的老爷做厨娘,后面也教了我一些”秋婶谦卑的笑笑,并不得意。

    秦封见此又满意了两分,不骄不躁,不错。

    吃饭时别人看着,他不习惯,秋婶退下后,两人一边吃一边交流着。

    谢栗也觉得秋婶的手艺不错,南瓜小米粥熬得又香又浓,腌白菜酸甜适口,蒸鸡蛋嫩而不腥,可以说是样样都好吃,他吃得头也不抬。

    样样都好吃的菜,其中有秋婶的好厨艺在里面,也有灵泉水的功劳。

    家里的水井被秦封掺了灵泉水进去,平常用的水都是稀释过后的灵泉水,这也是谢栗的身体好得很快的原因。

    灵泉水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做饭好吃,能增香。

    说实话谢栗做饭的手艺一般,毕竟他在谢家做饭的机会不算太多,杨英子一般都让他下地干活,做饭怕他偷吃,偷藏。

    加上谢家本就没什么调料,物资匮乏,做菜都是锅里加一点点油,把菜倒进去,然后加点水加点盐,闷一会儿,就直接起锅了。

    要说好吃肯定是谈不上的,甚至说炒菜都侮辱了这个词,就是水煮菜。

    所以只要秦封在家,一般都是他做饭,他的厨艺不说大厨,至少也有几分水平,加上油盐酱醋各种调料齐全,味道自然不差。

    昨天秦封还担心要是秋婶做饭难吃,那可得好好教下。

    他这人对穿没什么要求,能保暖就行,但是对吃稍微挑剔一点,要是天天吃很难吃的菜,除非是实在是没那个条件,不然他都觉得活着都没意思。

    目前秋婶的手艺过关,他也放心把厨房交到她手上了。

    两人吃完了早饭,秋婶已经候在了门口,手脚麻利的把碗筷都收拾了。

    厨房里王大壮在洗碗,别看他身量也不低,洗碗倒是很熟练,想来在家中也会干活。

    半上午,秦封和谢栗坐在院子里的桌子上,和他们三人商定了每天做的事情,以及一些规矩,俗话说得好,无规矩不成方圆,有什么事都提前说好。

    免得犯了什么错或者是忌讳,惹人不高兴。

    昨天晚上,秦封也已经和谢栗商议过这回事了,在他的鼓励下,谢栗也提出了他的需求。

    当秦封告诉他买了奴仆的时候,谢栗都有点懵,谁知道他说买就买了,

    他一个穷困人家的哥儿,短短一个多月,竟然摇身一变成了有奴仆的主子,这变化太快,他都没反应过来。

    不过在秦封的开解下,他也慢慢接受了这个事实。

    第55章 豆浆

    秦封和谢栗两人定的规矩是,王佃户,哦不,现在不佃他家的地,不叫佃户了,称呼为王叔,王叔和王大壮两个,平常主要负责听秦封的差遣,以及地里的农活。

    秋婶听谢栗的安排,负责一日三餐,如果没有特意交代,饭菜她看着做就行,早餐清淡,中午这顿有肉,晚上多素,每三日炖一次汤。

    以及后院的家禽和房间、院子的打扫和洗衣服,今天得好好熟悉一下家中都有些什么东西。

    如果秦封不在家,那么王叔和大壮都不能进院子,得和主子避嫌,卧室只有秋婶可以进。

    进之前得敲门,他爹娘的房间每个月打扫一次灰尘就行。

    事情交代了,秦封又说起了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。

    每月一号发上一个月的月俸,他们今天来的时候已经吃过饭了,就没煮早饭。

    以后和他们一样,每天三顿饭,杂粮可以吃饱,菜地的菜也随便吃,每三天吃一次肉菜。

    他的这番话让三人眼睛都亮闪闪的,心中激荡。

    这待遇,也太好了吧,有月俸还管饭,活也不繁杂,这么好的事哪里找。

    三人连忙保证一定听话干活。

    太阳微微露出头,王叔和王大壮把前几天做的香肠拿到院子里晾晒。

    眼看连带着今天,还有五天就过年,秦封交代他们把整个院子都大扫除一遍。

    他带着谢栗在房间里识字。

    经过昨日,他发现谢栗还是挺聪明的,之前签到有一套笔墨纸砚,精致,不适合现在的他用。

    不过好在他今天签到,又获得了毛笔五支,竹纸一叠,正好拿来给他练习用。

    这个时代的字,比较像华国的繁体字。

    秦封只得从最简单的教他,两人你教我学,气氛融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