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    这些日子的相处,谢栗的胆子也大了不少,至少他现在是把自己当家里的另一个主人的。

    不会再胆怯害羞,更不会认为自己不配!

    所以家里的事情,人情往来和管银钱这些,秦封都交给了他。

    谢栗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,一切都打理得很好,就连大伯母和舅母等人都说,他娶了一个好夫郎。

    既然小夫郎好奇,这些事情也没什么不能说的。

    坐着的秦封正好靠在小夫郎身上,他把今天发生的事情挑挑拣拣的说了一遍。

    至于那让他恶心的事,就没给小夫郎说了!免得他听了难受!

    “那群流民还真不是什么好东西!”谢栗难得的骂了一句。

    “嗯,你别生气,已经抓住了!”秦封揉揉小夫郎的手,安慰道。

    “对了,明天你带着秋婶给大伯二伯家送些菜下去吧!”秦封想起什么似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谢栗也不傻,听他这么说,自然明白是大伯二伯家里缺菜了。

    “也别摘太多,你看着办吧。”秦封本想交代仔细些,不过一想小夫郎如今办事很妥帖,就咽了回去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“头发干了,休息吧,明天还得早起呢。”谢栗拿下帕子,用了几块帕子,加上天热,头发已经干了。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秦封搂着小夫郎沉沉睡去。

    另一边,青山村不远处,一个白胖的影子正在树底下喃喃自语。

    “怎么没有动静?”

    “不会被抓住了吧?”

    “不可能,巡逻队的人没有那么警惕!”

    “苟东不是无往不利吗,怎么青山村还没拿下?到底去哪儿了?”

    这人正是秦柳,他拿了爹娘的钱,去了镇上,依旧没有逃脱赌坊的诱惑,哪怕外头多得是吃不上饭的人,赌坊里的生意依旧好得很!

    一进去就走不了,不论秦柳刚开始赢了多少,反正在他上头后,不仅赢的钱都输了回去,连饭钱都没有了!

    输光了钱被赌坊丢了出来后,秦柳背后才起了一身冷汗!

    家里的钱他都拿走了,本想着在镇上租个房子住一段时间的,没想到一把又输没了!

    想着上次要钱时秦刘氏的话,他烦躁的抓了抓头发。

    什么棺材本,什么最后的银子,无非就是借口罢了!

    别以为他不知道,他爹自从春耕开始后,一直后悔和秦槐断亲!一直念着他那个好大哥!

    他知道现在再回去,秦刘氏是给不了他多少银子的!

    这让秦柳心里十分的烦躁,直到他碰到了苟东…

    秦柳不聪明的脑袋里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聪明的点子,把青山村有水有粮有钱的事告诉苟东,等他去抢掠一番,最好把秦家那些人都给杀了!

    像他爹娘这种年纪大了不中用的人,留着也是白费粮食!

    还不如死了免得耽误他!

    这样等他回家,就能卖地了!

    等卖了地拿到银子,他就不信不能赢钱!

    秦柳不信邪的把自己十赌九输的原因归结于运气不好!他相信只要有银子,再给他一次机会,他一定能赌赢!

    到时候买大宅子!买仆人!买几房小妾,日子岂不是美得很!

    可见他读了这么久的书,完全是没有一天认真的,不然哪怕他认真读一下就知道,平民是不能娶妾的!

    他沉浸在自己前呼后拥的美妙幻想中,直到被蚊子咬得一脸包后,才醒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不行,我得回村找爹娘打听一下!顺便要点钱!”秦柳打定主意后,准备偷溜进村!

    之前他能进去出来,其实是巡逻队的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故意放的!

    毕竟他这样子进巡逻队,除了拖后腿之外一点用都没有!

    还不如他家菜地里的菜,能让他们吃两顿!

    所以在巡逻队的这种默契之下,他才能够来去自如!

    秦柳还以为自己隐蔽得好,没被巡逻队发现,同时觉得秦村长搞的这个巡逻队也没什么大用处,连他也发现不了!虚张声势!

    完全不知道他能进村是巡逻队故意放的。

    怀着这种误会,他又告诉了苟东,导致苟东被抓了个正着!

    不得不说他无形之中还帮了青山村一把,不然苟东十分警惕的筹谋,他们还不一定能发现!

    秦柳狗狗祟祟的靠近村头,巡逻队的人早就看见了他,怕他跑了装作没看见。

    这会儿离得近了,确定他跑不了了!高烈大喝一声:“抓住他!”

    第140章 旱灾、鸭子可下锅

    第二日

    天刚亮,约莫早上五点多。

    半山腰上的秦家已经冒起了炊烟,除了孩子没醒,其他人都起了。

    天越来越热,要干活只能趁着一早一晚出去,如果大中午顶着日头干活的话,再是农家汉子也顶不住,再掉一层皮都是轻的,就怕倒下再也醒不来。

    所以没有人会冒着这个风险出去干活,这是不要命的事!

    文家舅舅们的房子昨天已经正式完工,他们今天闲了下来。

    文大舅和文二舅跟着秦封去看竹林里的鸡鸭鹅,个个长势不错,精神得很。

    “你这鸡鸭养的不错!”作为养殖业的老手,文二舅这话发自肺腑!

    “确实不错,看来我们封儿不仅读书有天赋,这养牲畜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!”文大舅由衷的感叹。